百度云网盘下载 影视资讯 《琅琊榜》梁帝让静妃替他“追念”宸妃,不是因为想念,而是恐惧

《琅琊榜》梁帝让静妃替他“追念”宸妃,不是因为想念,而是恐惧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aEFeMGLLUmDZCSU0IlUr6LJg

本文作者:镜如

图片来源:相关截图,特别致谢

《琅琊榜》梁帝自从跟静妃好了,并在太皇太后离世后,便经常梦见宸妃,于是,他主动挑起话题,毫无避忌地当着静妃的面,提起已故宸妃。

静妃太会说话,说宸妃的死不是出于恨,而是出于“愧疚”、“无脸”面对梁帝,然后三言两语就把梁帝给安慰住了。

梁帝听了心里自然舒服,但心结没那么容易除去,便开口让静妃帮个“小忙”,有空就替他去“追忆”一下宸妃。

毕竟,他让宸妃死后没有牌位,还不允许她葬在皇陵,过于凉薄了。

静妃听话照做。

要不是皇后大闹芷萝宫一场,掀翻了静妃的寝宫,梁帝估计都看不见,静妃果真有替他好好“追忆”过宸妃。

不过,说来也奇怪,他让静妃做了这些事情之后,他确实没那么多梦,心里平静许多,再也不用天天梦见宸妃了。

以前,看剧版的时候,我觉得梁帝心里多少是有宸妃的。他对她的死是感到惋惜、痛心的。如今,对比下原著这一处,才真正读懂,他对宸妃早已没了爱,只剩下恐惧。

在原著中,梁帝是因为夏江抓到了卫铮,无意间勾起了他对赤焰案的回忆,这才开始经常梦见宸妃。

他梦见的宸妃是怎样的画面?

很简单的画面,那就是宸妃的身影一直在他的眼前飘过。梁帝几乎经常梦见这样同一个画面,而每次,他都是被吓醒的。

梦这种东西,本来就不可多信,肯定是梁帝多年后突然回想起赤焰案,心里有愧,导致精神压力过重,才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经常梦见自己觉得最对不起的人。

对于梁帝来说,他为何不会梦见祈王和林燮?反而只梦见宸妃?那是因为,祈王和林燮都威胁到了他的权力,所以他心里压根没想过要给他们留活口。

即便多年后,这种愧疚感仍然不深。

举个例子,夏江拿卫铮的事情与靖王对峙,靖王无意中喊出林帅和祈王的称呼,梁帝都要大发雷霆,立即纠正他的喊法,祈王已是一个庶人,不是什么皇子。

梁帝觉得,他俩就是有错,错在功高盖主,没有把他这个梁帝放在眼里。

但是对于宸妃,他的感受就完全不同了。这是站在了一个丈夫的角度,梁帝肯定是有错的。毕竟他要害死的两人,一个是她的儿子,一个是她的大哥,他这个做丈夫的,下手确实太狠、太无情了。

宸妃没有做错事,但最终受到了连累,并且她坚持选择了一条不归路。说她在里面没有掺夹怨恨的感情,谁信?

所以,赤焰案尘埃落定后,梁帝专宠越贵妃,冷落静妃,就是想利用新人来助自己尽快忘记旧人,用当下的快乐来填补内心的内疚。

事实证明,越贵妃被宠的这些年,梁帝是压根没梦过一次宸妃,他看起来活得心安理得。

只可惜,越贵妃自挖坑,把自己和太子都给毁了。梁帝身边一下子没有了情感上的寄托,只好转投到了静妃的身上。

恰恰静妃曾与宸妃情同姐妹,所以梁帝跟她在一起,是很难做到像跟越贵妃在一起时没有思想负担。

他肯定跟静妃待一块时,会有意无意地想起“某个旧人”——这里用这种表述,是代表梁帝肯定会在心里本能地模糊掉宸妃这个人。

有时候,一种心理暗示的模糊,其实是可以减轻内心的负罪感或者愧疚感。

直到,夏江突然有天跑到殿前,冷不防地告诉梁帝,他抓到了一个“卫铮”,没想到当年的赤焰案居然还有漏网之鱼。

这字字句句都是那么具体化,又是让人猝不及防,梁帝肯定会突然一惊,那些被他刻意模糊的过去记忆,就像被人故意挑出来重新加工了一番,然后它们就如被加了滤镜一样,突然全部都变得清晰起来。

记忆一旦被勾起,心里就会忍不住越发“深挖”地去想。想得多了,梁帝对宸妃的愧疚感就会越深。

想赎罪吗?想补偿吗?想减轻内心的负担吗?又一切都太迟,也没有一丁点回转的余地。

因而,他越回想,记忆越清晰,宸妃死前的样子就会越难忘记。日复一日,他自然便思虑过多,最后将这些变成了自己畏惧的噩梦。

愁到最后,只能依靠静妃的一番“虚伪”的安慰,让他自欺欺人,觉得自己真的没有对不起宸妃,是宸妃“愧对”和“无脸面”见自己,以及静妃替他去好好“追念”她的亡魂,让她安息,也让他心安。

说白了,做人嘛,做了亏心事,这辈子都容易受到良心的谴责。

就算骗得了身边所有的人,将是非黑白颠倒;就算平时禁止身边人绝口不提;就算到最后用谎言来自欺欺人,也终究是骗不了自己的内心。

因为,心,才是一个人最大、最诚实的镜子,同时也是一杆最公平的秤。黑与白,它一眼识破,对与错,它全记在了记忆里,是一笔笔抹不掉的账。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