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云网盘下载 影视资讯 VIP加SVIP看《庆余年2》得花500块!视频平台“套娃式收费”为何屡禁不止?

VIP加SVIP看《庆余年2》得花500块!视频平台“套娃式收费”为何屡禁不止?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bRUTp621XDnfoJ8TbQ1OxTu6

近日,热门古装剧《庆余年2》在腾讯视频开播,目前播放量已经超4亿。不过,不少观众吐槽剧中广告太多,即使是VIP付费会员,也依然需要看包括片头广告、片中小聚餐广告、片中弹窗广告、片中植入软广、片尾广告等大量广告。此外,腾讯视频还“套娃式”地在VIP上推出了“SVIP超前观看”机制,VIP加上SVIP,看部剧得花500块,遭到了会员观众的不满。为了不被网上的讨论大量“剧透”,不少粉丝不得不掏钱超前观看。而这些年各大视频平台推出的以会员升级、超前点映为代表的“套娃式收费”却一直屡禁不止。

VIP SVIP看部剧得花500元?

北青报记者看到,目前《庆余年2》除了在电视台播出外,仅在腾讯视频上播出,该剧也延续了《庆余年1》时的高热度,一经推出便引发关注。猫眼专业版方面的数据,《庆余年2》上线6天,累计有效播放是4.23亿,集均有效播放是3849.1万。

观众李女士表示,自己是腾讯视频一直以来的VIP,想着购买了VIP就可以享受网站上的会员权益了,比如无广告、解锁最多的剧集等。然而,在《庆余年2》上,这些权益似乎都不奏效了。

观众发现,几年前《庆余年1》的套路“超前点映”也更名为“SVIP”同步回来了。“让人心里很不舒服,已经花钱了,平台还逼着我们这些粉丝再花钱”,观众小燕对北青报记者表示。

北青报记者看到,截止5月24日,《庆余年2》已经更新到第17集,其中,第1集和第2集可以免费看,第3集仅限VIP,第4集到第6集限时免费,第7集到16集仅VIP会员可以观看,SVIP则可以抢先看最新一集17集。

普通VIP会员想要观看同样的集数还需要升级SVIP:购买连续包月,首月19元,到期后每月35元;连续包季,首季88元,到期后每季98元;连续包年,首年288元,到期后每年348元。

算下来,购买VIP加上SVIP,总共一年要花500元左右。这一价格让不少人高呼“太贵”。“一年500块,就比别人早看一集,开还是不开?”“收费太高了,SVIP比买VIP还贵,看准了同一波韭菜割了又割?”

可是为何粉丝还是会下单呢?“关键是,买了SVIP,也就比别人多看一集,我倒是不在乎多看一集。但是,有人买了,就会在网上讨论,那就相当于被剧透了,这个让粉丝不能忍”,观众小燕表示。

实际上,VIP的权益不止在多看剧集上“缩水”,在免看广告方面,也困扰着观看者。“不仅不能解锁SVIP的剧集,VIP还依然需要看广告,只有片前的可以跳过,中间的大量广告植入太深了,避免不了”,李女士表示。

据北青报记者统计,在《庆余年2》上,大致有片头广告、片中小聚餐广告、片中弹窗广告、片中软广、片尾广告等,会员每集也需要看几分钟的广告。

具体来说,片头广告包括OPPO、百雀羚、优酸乳、达喜、云南白药、SK-II等,VIP会员需要观看的广告时长共40秒左右。非会员片头广告还有腾讯视频的默认广告,农夫山泉、联通、康师傅冰红茶等,共90秒左右。片中小剧场广告,纯甄、东阿阿胶、京东超市、杜小满APP等,时长40秒左右,广告主演基本都是剧中主演,可以快进跳过或者拖进度条,但不能一键跳过。片中弹窗广告,应该是腾讯视频默认广告,三秒左右,可以一键关闭。剧中软广,安慕希、京东市集等。片尾广告(在片尾曲之前插入),包括起点读书小剧场、百雀羚口播,共50秒左右。

为何会员依然需要看广告?腾讯客服表示:“作为VIP会员,您能享受减少前贴片广告特权,节省观影时间。但因版权方限制,部分影片仍有广告。”

多部热门剧曾设超点前映

这不是腾讯视频第一次采取类似的行动来引导观众花费更多的钱以获得更好的观看体验了。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早在2019年,《庆余年1》开播时就设置了“付费超前点映”。“升级最新版、解锁超前点播,腾讯视频与爱奇艺针对已购买VIP会员的用户推出了额外支付3元/集或50元始终提前多看6集的付费方式,实现超前点播。”超前点播用户还可以在1月1日超前看大结局,比普通用户早一个月左右。

《庆余年》也不是唯一得到如此待遇的热播剧,《陈情令》《从前有座灵剑山》等热播剧上映时,腾讯视频均使用了超前点映的方式。腾讯视频更不是唯一采取这类付费策略的平台,同样买下了《庆余年1》播放权的爱奇艺像和腾讯视频商量好了一般,也设置了“付费超前点映”。

在《庆余年1》的超前点映闹得沸沸扬扬之时,腾讯视频副总裁王娟回应称,这次之所以备受争议,是对会员的告知、对他们的消费心理不够体贴,“这是我们的bug,是我们做得不好的地方。”爱奇艺副总裁、自制剧开发中心总经理戴莹表示,视频平台的内容在越来越多元,用户的需求也变得更多元。“我们的初衷是想满足用户更多元的内容需求,但可能没太做好,未来希望能更多考虑到用户的心理,做好排播的设计和告知工作。”

2021年10月,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在监督下,陆续发布声明正式取消超前点播。不过在随后的《梦华录》中,观众发现,腾讯视频又推出了提前点映券,被不少网友称“超前点播回归了”。

需要花的钱越来越多,权益却没有得到真实有效的提升,观众显然不愿买账。许多用户都对视频平台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表示不满,甚至先后有观众将腾讯视频和爱奇艺告上法庭。

因付费超前点映有人曾起诉平台

2019年年底,上海律师林健向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起诉腾讯视频,称腾讯视频的VIP服务写明了“热剧看全集、热剧提前看、会员免广告”等宣传语,但真正的VIP会员依然面临许多无法看全集、无法提前看、广告无法跳过的情况,这属于货不对板,一定程度上算是商业欺诈。经过上诉,最终的判决结果显示,法院确认《腾讯超级影视VIP会员服务协议》部首及导言部分中的“双方确认前述条款并非属于合同法第40条规定的‘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条款,并同意该条款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条款无效;判决腾讯公司赔偿林健经济损失和公证费用。总的来说,法院认定“套娃条款”无效和强迫选择条款不生效,但是没有认定腾讯视频在提供服务中存在欺诈行为。

无独有偶,2020年6月,另一位律师吴声威诉爱奇艺公司网络服务合同纠纷一案在北京互联网法院迎来了宣判。法院认定“超前点播”模式本身没有问题,只是平台不应该在其他服务上损害客户已有权益。

从结果看来,两位律师都没有败诉,也都没能让“超前点映”模式消失。但这两起官司是民意的缩影,反映出观众已经普遍对该模式不满。或许是因为民怨四起引起了有关部门注意,或许是因为“超前点映”最终没有足够的人捧场,没有形成可观的收益,腾讯视频和爱奇艺最终在名义上取消了这个模式。直到今天,《庆余年2》再次把这个话题搬上台面。不少网友认为“SVIP”就是换汤不换药的“超前点映”,都是为了让观众花更多的钱,二者并无实质性区别。

“套娃式收费”曾被消协多次点名

实际上,消协等机构也在对此事进行关注。2020年4月,浙江省消费者保护协会约谈了包括爱奇艺、腾讯视频在内的11家国内视频、音频网站,针对广告宣传、自动扣费等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其中包含老生常谈的广告特权描述不清,涉嫌虚假宣传,以及增设收费项目等最常见的投诉。浙江消保委表示,有关视、音频网站应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多项收费、多头收费等“吃相难看”问题,确保会员服务透明、公平、诚信。

尽管有关部门已经做出告诫,然而长视频网站们依然屡禁不止。2021年10月,浙江消协再次检查相关工作,发现虽然相比过去有所进步,但一些基本问题没有改变,例如会员广告特权事前事后告知不充分,会员观看部分影视剧要另外花钱和观影存在时间限制等。不仅如此,浙江消协还发现了新问题,例如用户充值成为会员后,平台仍然会推送广告,这些广告很容易误点,且难以退出。针对这些现象,浙江省消保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崔砺金表示,会持续关注这类问题,同时加强监管和监督,帮助维护消费者权益,改善消费体验。

缘何“超前点映”屡禁不止?

为何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各大视频平台仍要变着法子“顶风作案”?

从这些视频网站的年度财报来看,长视频平台想要盈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以2019年为例,腾讯视频全年共亏损30亿元,而爱奇艺和优酷的亏损多达100亿元。直到2022年,爱奇艺才实现连续10年亏损后的首次盈利。在长视频领域摸爬滚打至今的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三家公司,打过版权大战,经历了移动互联网转型,共同探索视频会员付费模式,不断产出颇有讨论度的网剧、网综,但行业还是普遍处于亏损状态。雪上加霜的是,在“抖音”“快手”等竞争者兴起后,它们还要应对短视频平台对用户时长的抢夺。

事实上,爱优腾面临的困境是差不多的。目前,国内长视频平台大致有两种盈利模式,一种是以芒果TV为代表的,主要靠卖版权盈利的模式,另一种就是以爱优腾为代表的,主要靠广告和会员制盈利的模式。经历过早期互联网的视频平台大都由免费网站发家,也就是免费观看和广告盈利组成的盈利方法,这适应的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用户经济状况。当版权时代来临,广告费不再能覆盖版权费,便产生了会员制。可是,这种模式会产生一个问题,即会员收不到广告点击费,贡献广告流量的人通常又不买会员,于是又演变出了VVIP、SVIP。爱优腾三家平台竞争激烈,以至于过去十几年中,版权费用水涨船高,屡屡翻倍;又几乎平起平坐,内容质量此消彼长,爆款作品来回辗转,彼此之间不存在过大的质量或风格差异,所以各自也不具备太强的粉丝粘性。这导致了“今天买了爱奇艺会员,明天要看别的剧,还得再买腾讯视频会员”的情况,客观上让用户感觉体验了同样的服务,却耗费了更多的金钱,更加不值。

今年第一季度,腾讯视频终于争了一口气,得益于《繁花》等热门剧集的播出,其付费会员数量同比增长8%至1.16亿——当然,还是比上一季度少了100万;付费会员收入同比增长12%,广告收入同比增长了两位数百分比。现在又有了《庆余年2》的加持,应该足够腾讯视频在2024年上半年扭亏为盈。但这种向好的态势能否持续,又能持续多久,依旧是国内的长视频平台需要面对的问题。

业内人士对此认为,平台经营问题不能转嫁给消费者,应该更多地在提高内容质量等方向努力,而不是靠打擦边球甚至是违规让消费者买单来“盈利”。有分析认为,长视频平台经历了长年亏损,想要盈利无可厚非,但在用户服务方面还需要多一些简单和用心。资源分散、“套娃式”收费、无处不在的广告和多种使用功能限制等现象频繁发生,不仅会对视频平台自身造成不良影响,辜负用户信任,更有可能最终失去用户。

专家纷纷呼吁行业不仅需要自律,还需要出台相应统一规范,约束平台行为。“长视频平台是需要规范发展的,其实任何平台或者是交易的模式,都应该是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一个方式,来确保它的稳健发展。如果像现在只靠它的自律,在它的整个成本长期高于营利收入、长期亏损的情况下,让它依靠自律来提升用户体验,保障用户的合理权益是不太现实的。”资深产业经济分析师、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说。

“尤其是作为商业公司来讲,逐利是它的自然动作,尤其是在亏损情况下,它的营销动作自然会变形。所以‘他律’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就包括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组织,甚至出台一些办法政策法规等,这里边当然要听取消费者的意见,要来共同形成自律和他律相结合的模式,来确保长视频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温婧 实习生 刘祉鹬

编辑/樊宏伟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