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云网盘下载 影视资讯 暌违五年仍是剧王,它真还那么能打?

暌违五年仍是剧王,它真还那么能打?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krNe4jrXL6dWqk1O4mDaQGx5

五年了,终于等到了。”

“你知道这五年,我是怎么过的吗?”

5月16日,《庆余年2》首播当晚,这样的弹幕评论在播放界面不断涌动。

回想起《庆余年》横空出世时所引发的爆剧效应和现象级讨论度,一切历历在目,仿佛还在昨日。而怀揣着“范闲还活着吗”的悬念、焦灼等待着的人们,心心念念一步一步来到今日,回头一看,方才发现,竟已走过了五年之久。

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空白与断裂,观众是否还能保持对续作的热情?情怀与等待,能否战胜市场与时代的变迁?这样的难题,是所有续作都要面临的挑战。对于前者,《庆余年2》的首播战绩,足以给出一个肯定的答案。

在电视端,《庆余年2》首播当晚,实时收视率破2.2%,位于同时段全频道电视剧收视率第一位。而在剧集播出的网络平台——腾讯视频,其站内的热度走势更是惊人。开播57分钟,实时热度值便超过30000,成为历史首个开播当日即进入腾讯视频爆款俱乐部的剧集。

在此之后,《庆余年2》站内热度值持续刷新纪录——开播68分钟破31000,开播126分钟破32000,开播25小时破33000,33636的数据更是打破2022年《梦华录》达到的最高热度峰值(33520),创下腾讯视频热度值历史最高纪录。

在热播的同时,《庆余年2》相关的话题,也在社交平台上迅速发酵。微博的热搜榜很快就被该剧“占领”,#庆余年 剧王#的话题瞬间登顶,腾讯视频官方也顺势带此话题回应,认领了“剧王”身份。

《庆余年2》的华丽开局,不仅体现在火爆的收视率、点击率、讨论度上,还体现在商业价值上。在开播之前,《庆余年2》便宣布了京东、纯甄、百雀羚等合作品牌,数量多达惊人的26个。

颇有意思的是,由于数量太多,剧方还按招商价格,给这些品牌排了个“番位”。“总冠名”的纯甄是一番,“联合赞助”的百雀羚是二番,“领衔特约”的京东超市是三番,再往下统一为“特约合作”……能让广告商们卷到这种程度,足见在爆剧稀缺的当下,“剧王”《庆余年2》的含金量了。

然而,所谓的记忆与情怀,似乎也是一把双刃剑。越是寄希望于不变之物,那些在时光鸿沟中悄然流逝与改变了的东西,反而变得越发醒目。五年之间,旧一批观众的情怀,能否战胜市场与时代的变迁?在这个问题上,作为“剧王”的《庆余年2》,也没能避免争议。

热门IP的续作创作,往往要面对新与旧的双重难题:一方面,续作要考虑前作的影响力,如何回应旧一批观众的期待,链接观众的情绪与记忆,让情怀延续下去;另一方面,创作者更要考虑观众审美与市场风向的流变,在保有原先基调的同时完成续作升级,以适应全新的讨论语境。

时隔五年之久,要如何在新与旧、变与不变之间,寻找自身的平衡点?这是《庆余年2》在承受关注与期待的同时,必须要面对的。

《庆余年2》首先面对的是演员变更的争议。虽然主演阵容变化不大,保持住了基本的稳定性,但还是有部分配角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变动。

叶灵儿的扮演者由第一季时的韩玖诺变成了金晨,一改先前娇憨可爱、古灵精怪的形象,走上了精致帅气的路线。

原本由肖战所饰演的言冰云,则改为由吴兴健饰演。演员变更所带来的对角色诠释的差异,进一步加剧了续作本就存在的时间鸿沟,带来了割裂的观感。

除了演员之外,《庆余年2》还面临着类型基调的争议。第一季的类型基调,大约可概括为权谋主线与轻喜剧的结合,虽有令人捧腹的喜剧桥段,但整体的叙事与剪辑风格仍偏向于正剧,常以较大篇幅展现严肃的群像。

在紧张刺激的冲突阶段突然加入笑点,让紧绷的弦一下子松下来,是编剧王倦一向爱用的创作技巧。可仍想用轻喜剧元素奠定类型基调的《庆余年2》,却让部分观众觉得用力过猛了。笑点和梗过于密集,加快的剪辑节奏与略显混乱的音效堆叠,使得原本严肃的正剧气息被消解。

类型融合的失衡,带来的是角色形象的割裂。从第一季到第二季,角色行为逻辑的不一致,成了观众争议的焦点。

“范闲假死”是剧版加入的原创情节,失去了原作的参照后,这段情节难免略显飘浮。第一季结尾,“范闲究竟有没有死“的问题,可以说是吊了观众整整五年的胃口。可《庆余年2》伊始,却用过于喜剧化的叙事,让这个核心悬念消解在了一片笑声之中。

不难料想,《庆余年2》之所以选择以这样的方式呼应前作,是想以更加强烈的喜剧元素,快速唤醒旧观众的记忆,并更快抓住新观众的眼球。毕竟,比起娓娓道来的、信息量过大的正剧,低压的、喜剧化的叙事可以让观众更好地进入情境。

然而,这样的处理方式,却让它落入了尴尬的境地。一个令人有些扼腕的事实是,在节奏越来越块的信息时代,沉浮于变与不变的鸿沟中的《庆余年2》,终究也急不可耐地变“快”了。

一面是吴刚、陈道明等老戏骨,一面是演技不尽如人意的新角色;一面是用力过猛的喜剧处理,一面是依旧较为缓慢的主线节奏……人气与争议兼具的《庆余年2》,带着一种新旧交替的不协调感。

在续作陷入微妙的窘境时,回想2019年被《庆余年》所支配的震撼,不免令人心生慨叹。五年过去,戏内戏外的一切,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改变。不过,在感叹“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同时,我们仍能期待“似曾相识燕归来”,期待时光过去后欣欣向荣的轮转与新生。

在缓慢进入第二季的剧情主调后,《庆余年2》的口碑终于有所回暖,令观众直呼“好起来了”。大浪淘沙去伪存真,即使面对着诸多改变,范闲仍旧是那个范闲,仍旧是那个纯粹的、蚍蜉撼树的理想主义者。

回顾第一季的故事,彼时的范闲是初到京都的鲜衣怒马少年郎,在历经种种考验、饱尝人间冷暖之后,仍然保持着对良知正义的坚守。在为好兄弟滕梓荆报仇、击杀程巨树时,范闲所高喊的“大局不能杀你,我来杀”,正是这种坚守的体现。

然而,范闲凝视深渊的同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他。随着范闲一步步向前,他必然会看见这个世界中更为黑暗的系统之恶,权力之恶。因此,在第一季的基础上,《庆余年2》的故事涉及更深层次的黑暗,与更复杂、沉重的权谋主题。此时的范闲,所要面临的不仅是个人的成长与内心的坚守,更是“如何改变这个世界”的命题。

范闲不似母亲叶轻眉,说不出“庆国之法,为生民而立”的恢弘言语,也无法为了改变世界而活着,但他仍想做一个自以为的好人。“我要替他们说话,我要替枉死之人讨回公道”,为普通百姓请命,是范闲在这个世界所立下的誓言。

在依旧不变的群像剧基调之上,对小人物的细致刻画,是《庆余年2》的可贵之处。在这一季的故事中,不仅有范闲的个人成长,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跟他一起在成长。从来没有苍白的、脸谱化的人物。就连像老金头这样的小人物,也有令人动容的血肉。

卖菜翁老金头之死,本是为了铺垫戴公公的穷凶极恶,但《庆余年2》却用了更多的笔墨,来让这个人物真正地“活”了起来。

老金头是一个卖菜的小商贩,给宫里供应蔬菜,却因得罪了戴公公,不断被勒令罚款,一直滚到了五百两银子,甚至把女儿都赔进了青楼。之后,老金头不但没有赎回女儿,反而还挨了顿毒打,说是要想赎回女儿,得交一万两银子。

在老戏骨王建国的演绎下,眼含热泪、抱恨而终的老金头,拥有牵动人心的力量。那句“我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攒够这一万两”,更是令人潸然泪下。

立足人物之基,回归日常情感,目及更深层次的恶,但依旧为理想主义与人性光辉而歌,这是《庆余年2》所坚持讲述的。也许故事已因时代的断裂而虚浮离散,因快速更迭的话语而失了重心,但前方尚有未走完的路,未驱散的晦暗。范闲仍在路上,《庆余年2》亦然。

在尚存的情怀与不断涌现的争议背后,这部矛盾重重的续作,正沉浮于变与不变的鸿沟中——而鸿沟之外,还有新风景。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