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云网盘下载 影视资讯 《庆余年2》为什么庆帝一定要杀了赖御史?

《庆余年2》为什么庆帝一定要杀了赖御史?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dj7AOj9EmpIHxdwLIcJTecJV

你好,我是“心疼赖御史”的魅儿女王。

《庆余年》第二季看到第16集,这次看到赖御史被杖毙,我居然没有太大的情绪起伏。

不是因为冷血,是因为被观众们打过预防针,当时提前知道剧情的网友们,已经把庆帝骂得不要不要的了。

所以看到真正的剧情,我放下更多的悲愤,在想庆帝为什么一定要杀了赖御史?

赖御史有没有可能,躲过这次劫难?

01

我们对赖御史的意难平,是站在范闲和老百姓的视角。

可以说范闲与赖御史一拍即合,为什么呢?

事情的起因是范闲想调查二皇子和长公主李云睿的走私。

不仅遭到庆帝的拒绝,还把自己的妹妹范若若赔了进去。

接着范闲换了一条路,以自己的受贿为突破口,以查贪官为幌子。

把事情闹大,进而调查二皇子的周边。

如果想把查贪官闹大,都察院是重要的一环,而赖御史就是都察院的主要负责人。

说实在的,这一局中赖御史是范闲的棋子。

说出来可能会伤了大多数观众的心,但这就是事实。

也许不出人命的时候,我们觉得赖御史做得好,范闲计划周密且看着过瘾。

02

范闲也是玩儿得很开心,认为这只是一个官场游戏。

可是一旦赖御史被庆帝杖毙,事情就变得不一样了,我们会站在弱者的那边。

而且出人命,这让我们和范闲始料未及,是庆帝破坏了游戏的爽感,于是群起责怪庆帝。

另外,在老百姓的视角,我们希望看到公平正义,希望看到没有贪官污吏。

而庆帝,又是那个扼杀我们希望的刽子手。

就在此刻,如果我们换一个视角,是朝堂上的官员呢?

说实话,看赖御史参这个、参那个,开始看得很爽,后面看得头皮发麻。

03

庆帝再三暗示加明示,阻拦赖御史继续参下去。

赖御史提出重查二皇子和长公主北齐走私一案,庆帝说:不准。

我们看到陈萍萍和林相,都已经接受了这样的结果,可能无奈,但是以后还有机会。

但是赖御史仍旧不依不饶,据理力争。

比如罚了二皇子禁足半年,罚了范闲和范建半年俸禄,已经是给了一个交代了。

庆帝:赖名成,赖御史,满意了?

赖御史说处罚太轻,难以服众。

在接下来的对峙中,我们看庆帝给了多少暗示和明示:

庆帝:你还想怎样?罪不至此吧?你这是逼着朕改旨意,是吗?

庆帝:你什么不敢?你什么都敢!

04

庆帝:“好了,好了,好了,今天大体都有个了断,散了吧。”

二皇子、范闲都要撤了,庆帝也要站起来了,赖御史说还没有参完。

参陈萍萍,参鉴查院,参陛下,引起所有人的不满,反对声鼎沸。

连庆帝说朕有些累了,今天就到这吧。服软都不行。

庆帝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天下人都错了,六部百官也全都瞎了。

作为官员,赖御史到底想要一个什么结果呢?

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参了那么多人,如果每个人都得到应有的处罚,那么最后的烂摊子谁来收呢?

官场上的人都处置了,谁来做事儿?一个赖御史,一个都察院够用吗?

05

范闲为什么说赖御史:杀疯了?

因为赖御史的所作所为,的确超出了正常人的认知。

向一匹不受控制的野马,不知道他会撒欢的哪里,会不会碰得头破血流。

有些事情,比如当众批评别人的缺点,想想确实很过瘾,如果真的这么做了,没有一个有好结果的。

我们需要赖御史这样不畏强权、仗义执言的人,但也需要适可而止、循序渐进。

庆帝杖毙赖御史是给官场上了一课,这一课让范闲知道边界,这一课让百官知道不要碰他的逆鳞,鉴查院也不是谁都能伸手的。

在没搞清楚别人想法之前,当众指责别人的行为,都是犯傻。

赖御史从始至终只是一枚棋子,还不如邓子越会保护自己。

我是魅儿女王,茫茫人海,感恩遇见。

我们下篇文章见啦~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作者:魅儿女王
读书不耽误我追剧,追剧也能快乐成长~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