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云网盘下载 影视资讯 雍正王朝:怪不得李卫能笑到最后,你看他娶的老婆究竟有多厉害?

雍正王朝:怪不得李卫能笑到最后,你看他娶的老婆究竟有多厉害?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qn0FZYhnP62sZLF89L02DzQA

在《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中,雍亲王府曾出过来两位比较有名的丫环,一个是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另一个则是老四胤禛从扬州带来的翠儿

跟年秋月日后飞上枝头变凤凰,嫁给四王爷,并成为雍正帝的皇贵妃不同。翠儿选择了字都不识几个,且是小叫花子出身的李卫,俩人还没出府邸呢,就把一血送出去了。虽说两个丫头都傻的可爱,可跟年秋月悲惨的结局相比,显然最终成为一品夫人的翠儿,笑到了最后。

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这是翠儿傻人有傻福,运气好找到了李卫,所以才妻以夫贵。直到看了多遍《雍正王朝》之后,我才发现,李卫能当上封疆大吏,其实是沾了翠儿的光!

杨角风谈《雍正王朝》系列文章:怪不得李卫能笑到最后,你看他娶的老婆究竟有多厉害?

一、

《雍正王朝》虽然是一部男人的剧,但其中也夹杂着一群为命运而抗争的女子,只不过她们的结局大都并不好。

像太子胤礽的最爱,也是康熙帝的妃子——郑春华,被所有人抛弃,最终被羞辱一番后自尽身亡;年羹尧的妹妹,也是雍正帝的贵妃——年秋月,追求真爱而不得,最终失去所有亲人后郁郁而终;还有跟新科探花刘墨林两情相悦,被封诰命夫人的苏舜卿,以为可以跟爱人长相厮守,却最终落得投湖自尽的下场……

类似的女子太多了,还有不明不白就消失不见的乔姐,伺候半辈子老十三胤祥的阿兰,被迫跟爱人老十四胤禵分开的乔引娣,被儿子活活气死的太后乌雅氏,结局都不算美好。

要知道这些女子都不是傻子哦,一个个也都精明的很,甚至跟剧中的权谋高手都能过几招,可惜,都没笑到最后。

唯独剧中出身地位最低,几乎是以地狱难度开场的翠儿,在李卫还是个雍亲王府小奴才的时候,就送出了一血。并在不久的将来,荣升为一品夫人,在家中的地位不用说,连皇后都卖她面子。

试问,剧中的这群要颜值有颜值,要地位有地位的女子们。又有哪位像翠儿一样,看似很傻很天真,喜怒哀乐也全挂脸上,却总能在谈笑间化险为夷,走向人生的顶端。

那么,翠儿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法宝,能在人精如云的《雍正王朝》中笑到了最后?

二、

如果有人问,剧中这么多女子,哪一位最适合当老婆,且能旺夫的,我可以毫不犹豫的回答——翠儿!

翠儿这个角色,在其他人看来,几乎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女子了。论样貌,她既不沉鱼,又不落雁;论才华,她既不懂琴棋,也不会书画;论出身,则更不用提了,既不是大富大贵,又不是官宦之家,一出场唯一的娘还死了,成了饭都吃不起的孤儿……

但是,她身上所具备的这几个特点,却符合“贤妻良母”的标准,是很多男人穷尽一生都很难追求到的“女神”。

首先,翠儿是一个很传统,讲究孝道的女子:

剧中一开场,她就跪在路边,向经过身边的人贩子王三发子磕头,头都磕出血了:

“大爷,我要卖了我自己,你给我几个棺材钱,让我把我娘埋了,我求求你!”

要知道,当时是什么世道?

黄河发大水,翠儿跟她娘都是逃难来的,目所能及的地方,全都是平板车,一车车拉着死人去烧,去埋。可以说,翠儿都穷成这样了,根本就没必要再买口棺材,把自己搭进去。

而且,从后面狗儿(李卫)和坎儿(高福)在大街上,一个吆喝,一个装死人要钱来看。翠儿卖身葬母这事,是瞒着他俩进行的,不然的话,也不会多此一举,先卖身,再赎身。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狗儿和坎儿本性善良,若不是为了救翠儿,也不会选择骗人骗钱。

三、

翠儿不想连累狗儿和坎儿,才选择了卖身葬母,足可见其不光孝顺,也很善良。

当然,翠儿的善良在剧中还有很多体现,比如年羹尧被处死之前,她就曾劝李卫保他一保。不过,她劝李卫保年羹尧的背后,除了本性善良以外,还有着她自己的权谋之道。关于这一点,等一会儿我们讲到她知恩图报和善于谋略这两点时,再详细展开。

尊重孝道,自古是考量一个人人品好坏的关键因素,这一点上,翠儿是没的说的。其次,翠儿在剧中也是少有的一个,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的女子。

在扬州,一方面是因为翠儿的孝道,另一方面也是狗儿和坎儿,不惧强权,敢于跟王三发子争斗。再加上,这三位把满口京碴子味的老四胤禛当成了恩人,一心要报答。而老四胤禛,也确实相中了狗儿的机灵劲,以及也需要跑腿的人,于是把这三位收入了麾下,还特意给狗儿和坎儿改了名。

就像后来老四胤禛教训李卫,吃点心要先把爪子洗洗来看,收下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让他们好好洗个澡。

而就是通过李卫和高福洗澡,翠儿在一边烧水,还给他俩擦身,换衣的这场戏看出。翠儿“伺候”这两位小爷,不是一天两天了,不然的话,俩人也不会心安理得享受被伺候的滋味。

这也是翠儿能进入雍亲王府,还能顺利获得四福晋赏识的,重要原因。

四、

当然,翠儿在雍亲王府本就是个丫鬟,自然得会伺候人,这也仅仅是“下得了厨房”的基本要求,不然怎么在四福晋身边伺候,又怎么在王府立足?

可是,等到身为江苏巡抚的李卫都要升任两江总督,翠儿也早就是巡抚夫人了,她还能保持“下得了厨房”的优良品质,实属难得。

当时李卫收到圣旨,让他去杭州赐年羹尧自尽,他就急匆匆回家,说了一句:

“当家的,准备一下,我要去趟杭州!”

一般准备东西这种事,大都是下人干的,可李卫却直接喊“当家的”来准备。一方面,从侧面强调翠儿在家中的地位相当之高,称得上“当家”二字。另一方面,也说明,翠儿虽然当上了一品夫人,可还是保持料理家务的习惯。

而且,在得知李卫去给年羹尧送行时,翠儿很难过,自知无能为力后,说了一句:

“你再等等,我炒几样小菜你带去,也算是我的一点心意!”

看了没,即使到了这个地位,仍然保持做菜的习惯。如果不是经常做菜,根本就没有这种自信,敢拿自己的手艺,挑战平时吃白菜心,里脊肉的年羹尧。

这也从侧面表明,以前年羹尧回京,并去雍亲王府后,大概率是吃过小翠做的菜,并提出过表扬。不然的话,小翠不会在这关键时刻,还特意做几个小菜给带过去,给年羹尧送行。

话说李卫当布政史的时候,翠儿还在家里刺绣呢……李卫当江苏巡抚时,雍正帝到了他府上,翠儿又要给烧洗澡水,又要给熬粥的,忙的不亦乐乎。

五、

当然,那个年代的女子不像现在,个个都是仙女,厨房在哪都不清楚。那时候的女子会伺候人,能下厨房,乃是她们嫁人后的基本要求。

可是,下得了厨房的女人很多,能上得了厅堂的却没有几个!

翠儿在嫁给李卫之后,全剧中仅有一次回京,而正是这次回京,让她成了“上得了厅堂”的标杆!

当时老十四胤禵刚取得西北大捷,康熙帝一高兴,便趁着举行寿辰和千叟宴的机会大办特办。而李卫,也趁着这次机会,带着老婆翠儿和孩子进京述职。

快走到雍亲王府时,李卫叫停了轿子,并喊住翠儿,说在主子这里可没有咱坐轿子的份。原本以为李卫这是比翠儿懂礼节啊,没想到人家翠儿直接回了一句:

“就你知道礼啊?”

言外之意,就算你不说,我也要劝你下轿子步行了。

当然,这里还不明显,等见到主子老四胤禛时,翠儿的机灵劲也就显现出来了。当时老四胤禛见他们步行过来,还挺高兴,故作责怪李卫的样子,好歹也是四品粮道了,怎么步行呢?

“你不嫌寒碜,人家翠儿大小也是个四品夫人,怎么能让人家走着来呢?”

一句话问的李卫抓耳挠腮,支支吾吾,刚要用“不是”、“我”字开头,被翠儿一个胳膊肘给肘回去了。随后冲主子低了一下头,回道:

“回爷的话,原是坐轿来的,到了胡同口,狗儿说在主子面前坐轿不恭敬,这才走了进来。”

六、

要不怎么说人家翠儿情商更高呢,你看她的这句回答,可谓滴水不漏,不仅救了丈夫的场,还给主子留足了面子!

首先,李卫也是急晕了头,以前在扬州的时候,还知道回答主子问题之前先讲一句回主子的话,奴才怎样,怎样。今天竟然大胆到,直接要用“我”字回复,少了对主子的尊重。

其次,翠儿还懂得替李卫打圆场,特意提到是狗儿提议步行,觉得坐轿子乃是对主子的不恭敬,可谓把功劳都推到丈夫头上。说白了,换个低智商的女子,往自己头上贴金,搞不好就来一句,狗儿太笨,还是我提醒他下轿子步行呢。

最后,在主子面前,坦诚才是最大的忠诚,讲明自己到了胡同口才开始步行。没有必要故意把自己说的高大上,也没有必要夸大其词,实话实说,既表明了实情,也体现了忠诚,反而更受主子信赖。

甚至,后来老四胤禛问翠儿手中的孩子,叫什么名字时,都怀疑是翠儿灵机一动,给临时改的名字。

不然的话,面对提问,为什么李卫只是一个劲抓耳朵,一句话都回答不囫囵?

不过,我(杨角风)看了很多遍《雍正王朝》,一直有个疑虑,翠儿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会不会回答的是:

“叫李忠,四爷!”

前面李忠是名字,后面的四爷,是翠儿对提问者的尊称呢?

但不管这个名字多么拗口,多么不像个名字,偏偏人家翠儿就在老四胤禛面前喊了。既再一次表明了忠心,又给了老四胤禛一个赐名的机会,两全其美。

七、

不信的话,大家看看老四胤禛听到翠儿的孩子叫啥名后,乐得两颗大门牙都兜不住了。

可以说,身为李卫夫人的翠儿,都能表现如此之好,那李卫在主子心目中的分量自然更重,也奠定了他可以继续升官,未来无可限量的基础。这可跟当初李卫在雍亲王府,一副纨绔子弟,嘻嘻哈哈的形象大不相同。

也正是因为翠儿的表现着实出色,让四福晋也高兴万分,兴奋之余就要把王爷小时候戴过的长命锁送给李忠。

这玩意要是戴在李忠的脖子上,哪里是锁啊,简直就是一块免死金牌。

即使翠儿跟四福晋在唠家常的时候,都不忘继续表忠心,在提到不让狗儿纳妾之后,翠儿就讲了:

“他一个小叫花子出身的人,全托了主子的福,做了官,有了一个老婆还不够?”

翠儿这几句话的分量,可不比后来李卫在枫晚亭,跟邬思道讲的做人不要忘本,要知恩图报低哦。

说句题外话,跟翠儿和李卫同时期的高福,就没有这么好命了。原本比李卫长得帅,也比李卫有才,就因为翠儿没有选择他,最终去伯伦不归酒楼买醉,并着了他人的道儿,白送了性命。

若当初翠儿选择的是高福,那么半夜跟翠儿鬼混的就不是李卫了,也就更不会被年羹尧带到四川,自然也当不上官了,俩人的命运就此反转。

八、

当然,翠儿的“上得了厅堂”并不仅仅体现在待人接物上面,更是有她的大智慧在里面。

还是那次回京述职,当时翠儿跟四福晋提到了不许李卫讨妾的事,四福晋撂下了这么一句话:

“好,就这么着,要是他敢欺负你,告诉我,我给你做主!”

也就是说,翠儿不许李卫纳妾这事,可是得到四福晋,也是未来皇后支持的。她也有特权,若是李卫不听话,完全可以将此事告知皇后。

可是,在翠儿得知李卫有了“花心”之后,并没有告知皇后,反而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弄得李卫十天半个月都不愿意回家。

一方面,翠儿知道维护李卫的脸面,另一方面也在侧面提醒他,才刚当上官,不能这样忘本。

李卫这人鬼,抓住翠儿知恩图报的性格,以她大闹耽误了看主子折子为由,放下狠话,说再闹下去,耽误了主子的事,咱们一块回去再要饭得了。

翠儿一听这个,软了,又见圣旨上的字有一半李卫不认识,急了:

“那你还不赶快去找邬先生啊?”

如果说这时候的翠儿大喊大叫,撒泼打滚,不肯动用皇后的懿旨,还有替李卫隐瞒的目的在。等到雍正帝到了江苏,李卫又一次去会小媚仙后,她再一次大吵大闹,就有刻意的成分在里面了。

九、

要知道,当时的李卫在江苏推行新政,本来就得罪了一大批人,偏偏在雍正帝南下之际,他选择了去会见小媚仙。

他是疯了,还是傻了,难道不怕百官弹劾,为什么选择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往枪口上撞呢?

这就是李卫的自保之道!

要知道,自古帝王最怕,也最忌惮什么样的下属?

就是毫无缺点,一点把柄都抓不到的下属,因为这意味着,你只能用胡萝卜来激励他,却没办法举起大棒来鞭策他。

年羹尧的悲剧其实也在于此,胡萝卜终归有一天会用完,等到赏无可赏,就只能大棒伺候了。也就是说,一个人不能太完美,太完美了,就有点可怕了。这也意味着,此人没有弱点,皇上都无法驾驭。

李卫这属于典型的自污,明知道雍正帝已经到了自己的地界,偏偏选择这天去会小媚仙。更可笑的是,自己这么隐秘的行踪,竟然是满城皆知。人家初来乍到的刘墨林,随便派了个侍卫,就打听到了江苏巡抚李卫的去向。

这未免太蹊跷了吧?

而翠儿,就配合李卫演了这么一场戏,把李卫跟律法的矛盾,硬是转移到家务事上面了:

“奴才有个请求望主子恩准,奴才到那个地方去的事,还望主子替奴才瞒着。”

但雍正帝也不傻,喊着朝廷有律法,这种情况得打八十板子。

翠儿一听情况不妙,也不撒泼,也不打滚了,选择了跪下:

“唉,慢着慢着,主子,他好歹也是个巡抚,这么做,他也就没脸当这个官儿了。这一次,您就饶了他吧!”

十、

雍正帝想想,也是,人家把家务事让给自己断了,何必上纲上线呢?

“朕给你一道口谕,看好了,不许他在外面沾花惹草,发现了,你就替朕打他的板子。”

这下子好了,以后这种事都不用走司法程序了,直接家法解决了。

翠儿通过此举,不仅让李卫平安无事,往雍正帝绝对心腹的道路上又进了一步。也让自己又掌握一项特权,彻底控制住了丈夫,一石两鸟。

说了这么多,翠儿之所以能笑到最后,除了会使点小手段外,更重要的,还是她善良,知恩图报!

报答雍正帝这边,就不用多说了,在老十三胤祥去世后,她更是哭坏了身子,连李卫进京都没办法带她。

即使对待被雍正帝下旨赐死的年羹尧,翠儿也不想忘记恩情,并试图说服李卫去保他一保。结果,李卫连头都没转,直接撂下了一句:

“妇人之见!”

那么,翠儿,真的是妇人之见吗?

年羹尧对李卫夫妇的恩情最大,这种恩情,甚至都超过了雍正帝。

当初在扬州,在王三发子手下救出他俩的人,就是年羹尧;后来年羹尧回京,送给李卫一枚戒指,也正是这枚戒指,让李卫俘获了翠儿的芳心;再后来李卫步入官场,真正的领路人也恰恰是年羹尧……

十一、

年羹尧这些年做了什么,翠儿就算不是很清楚,但也大概明白个八九不离十。

毕竟李卫都说了,若换了别人,十条命都没了。

而翠儿的回答是:

“我知道,我知道,我是想起当年的事,心里难受!”

既然翠儿什么都知道,也知道年羹尧的罪名换别人,十条命都没了,可为什么还劝李卫上书保他一保呢?

这就是她的高明之处,试问,年羹尧对李卫和翠儿有恩之事,雍正帝知道吗?

他太知道了!

李卫之所以能成为雍正帝的心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当初他派邬思道特意在惨死的坎儿房屋前试探他的:

“邬先生,您说的意思我明白!做人跟做官一个理儿,就是不能忘本!”

不能忘本的关键是什么?

就是知恩图报啊!

这也是李卫立身之本,若是他没有替年羹尧求情,那才是犯了雍正帝的大忌。别人上书怎么弹劾年羹尧,都没关系,但是你李卫,人家年羹尧可没亏待你,你若是不替他求情,还落井下石,那你的良心让狗吃啦?

那么,李卫有没有在翠儿提出保年羹尧一保之前,上书求情过呢?

大概率是有的,不然的话,他得不出换了别人,十条命都没了的结论。估计雍正帝给他的回复,一方面解释了自己处境之艰难,做出这个决定之无奈。另一方面,也会批评李卫妇人之见,换别人,早死了十次了。当然,你李卫跟他不一样,朕对你也不一样。

甚至,雍正帝派他去处死年羹尧,也是基于这个考量下,做出的决定。

一不小心又啰嗦过了头,总而言之,翠儿是一个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既有智慧,又有胸怀,善良又念恩的女子,也是所有男人梦寐以求的良妻。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