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云网盘下载 影视资讯 庆余年2:林若甫错在哪儿?

庆余年2:林若甫错在哪儿?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bFedJ3HvNDtzahsrdtJM52sC

朝堂对峙那些道道(10-11集)

(1)林若甫错在哪儿?

庆帝眼里,林相是说错了一句话 做错了一件事。这两个错可以算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双错叠加,错上加错。

说错的这句话是林相打着替君分忧的旗帜,最后却落实到怕“六部懈怠,法令不彰”。庆帝最敏感的就是中央集权,他就是要保证自己凌驾于法律之上,所以别人要给庆帝上的折子却被林相以法律为由拦下,这不膈应人嘛。

由此我们再引申到范闲假死欺君这件事上。范闲受贿也是在骗,但这为什么就不算欺君呢?答案就是“因为庆帝觉得不欺君,所以范闲不欺君”。看看,所以庆帝才是真王法。因为肃清官场受贿符合庆帝的意愿,所以庆帝把高达送去帮忙,所以范闲做什么都符合要求。

为什么说庆帝最在意的是“ 法令不彰 ”这四个字?在范建不明白为什么太子门生不是太子指使的时候,庆帝插话“庆国国法森严,朕,与有荣焉”,这句话点明了庆帝究竟在哪里不满,但这句话却不是在回答“为什么那些人不是太子指使的”,所以范建一时之间没有跟上庆帝的逻辑,直到陈萍萍补充“今天朝堂上有一句话陛下很不高兴”。可见,如果庆帝不插那句话,陈萍萍指出林若甫拱火的理由时或许就不会像剧里这么说了,剧里陈萍萍的这个理由明显是顺着庆帝的话在继续解释。

林相做错的这件事就是煽动太子门人拱火,尤其是前面先谈法律,再拱火严惩,更显得居心不良。虽然说拱火与林相的发言其实并没有真正的因果关系,这几个太子门生是上朝前林相就提前安排好的,林相预判了范闲的布局。

在庆帝眼里,这叫做在他眼皮底下鼓动他两个儿子内斗,属于越俎代庖。庆帝认为自己的儿子可以被自己各种教训,但是别人不能代他去管教。而林相做这件事的目的就是加速储君之位的筛选,也好顺着这个错急流勇退。

庆帝反对林相这么做,其实也有他春秋鼎盛、不愿让位的原因,所以他并不希望任何一个儿子优势太大,这样容易以储君身份笼络群臣架空他,所以太子揣摩圣意各种示弱。

林相从来没有指望自己的小动作逃过庆帝的法眼,所以他才催促范闲尽快与婉儿成亲,趁他还在位的时候。

(2)朝会后,庆帝、陈萍萍、范建之间的暗流涌动

范建没有在第一时间意识到林相在其中捣鬼,我觉得是因为他比庆帝陈萍萍更纯粹地爱范闲,所以整个朝会上他的注意力都在儿子身上,不是“儿子没事了”,就是“儿子真棒”,所以对其他事情的思考就比较有限。

通过这件事情,其实也能反映出为什么庆帝对陈萍萍很有敌意,却对范建没有什么敌意。因为范建所求不多,他只是希望范闲平安,他不会对皇权造成任何威胁,而且有些事情也做得知难而退,就比如说他没让范闲入范家祠堂,终究还是不能实质上的和庆帝抢儿子。

庆帝突然发难,嫌弃他俩冷眼旁观范闲二皇子相斗,最后又赖到他们故意在查二皇子上。其实庆帝就是故意找茬,虽然是两个人一起骂,但实际上只是在针对陈萍萍一个人。就像他之前问范闲朝堂上的做法是不是陈萍萍教的一样,其实庆帝十分忌惮范闲与陈萍萍走得近,这也是上朝之前陈萍萍跟范建说的他不能张口帮范闲的原因。

(3)秦老将军

秦老将军也是个老狐狸。他会突然间支持范闲,是因为他猜到范闲是有备而来的,但他有时候调侃林若甫,有故意提起海棠朵朵,其实还是在埋猜忌的种子(无论是众人对范闲,还是众人对林若甫,或是范闲林若甫之间的关系)。

(4)赖名成

赖名成绝对是段位最低的,范闲牵个头,就顺着跑,范闲忽悠他比忽悠言冰云容易多了。其实他有意识到陈萍萍的那个折子是个坑,但他属于气氛上去了,宣言口号上去了,就非得图个气节打肿脸充胖子。

至于朝堂上范闲的那些谋划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剧里面已经说得挺明白了。只能说赖名成的戏不好接,这演员的攻击性很强,但是张若昀顶住了,范闲的架势还是压过了赖名成。

另外剧里有一个二皇子把折子从袖口拿出来又收回去的镜头,其实老二参不参范闲都不会影响最终结果,关键问题在于陈萍萍手里的那份名单里都是老二的人,所以无论老二动不动,这些人都会被顺藤摸瓜查出来。我认为剧里老二的做法是对的,他就算参了,时机也晚了,范闲会直接质疑他为什么那么长时间都知情不报,老二准备的那个折子只在随大流时能用,所以老二预判到范闲另有准备就陪他演戏,反而是聪明止损的办法。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