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云网盘下载 影视资讯 《老西藏》讲述了张国华、谭冠三的故事,也讲述了我的父亲…

《老西藏》讲述了张国华、谭冠三的故事,也讲述了我的父亲…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KlWAKjYop1q29436IZisBtt2

观看《老西藏》有感
钟建新

2023年岁末,西藏卫视播出特别节目《老西藏》,四集纪录片《老西藏》拍摄历时两年,遍及十一省市,行程上万里,记录前辈从川藏线、青藏线、新藏线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历程。看着那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凝视一张张前辈的照片,聆听老前辈回忆进藏的艰难,讲述人讲述父辈的光辉一生。那些冰天雪地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那些狂风暴雪中缺氧艰难的跋涉,那些缺衣断粮的日子,那些无数献出宝贵生命的前辈,记录片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历史画卷,记载着前辈进军西藏英勇悲壮的征途。每一集的观看,都让我一次一次流下热泪,让我无比感动,无比震撼。

纪录片镜头随着小康姐讲述父亲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领受命令,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完成祖国统一任务时,张国华军长回复刘邓首长“一切听从党安排”,这是对党发出的坚定誓言。从此时开始,张国华军长,谭冠三政委肩负解放西藏的使命,率领十八军踏上征途,长路漫漫,十八军将士用奉献和牺牲,在高原奏响一首气势磅礴的雪域长歌。

领受进军西藏任务后,张国华军长决心“背女出征”,谭冠三政委坚定带已有身孕的妻子跟大军西进。军首长义无反顾,先锋带头作用,坚定进藏的决心,让十八军干部战士斗志昂扬。乐山十八军进军西藏誓师大会,是吹响进军西藏的冲锋号,十八军将士踏上被称为生命禁区的西藏险路。

进军西藏,极端自然环境中没有路,无数雪山和冰河,海拔5000公尺以上的雪山六.七座,海拔4000公尺以上的雪山十多座,冰天雪地极度缺氧,战士们背着七八十斤武器装备,背包干粮,过冰河时脱下棉裤,穿着短裤,涉过冰河后再穿上棉裤,冰冻的双腿还没走暖,前面又是冰河。

女兵阿姨涉冰河遇到生理期,冰河上留下了一片鲜红,令人触目惊心。一天要过几条冰河,女兵阿姨们裤子鞋袜湿了一次又一次,只能靠体温在行军过程中暖干。

张国华军长患有高血压,谭冠三政委已42岁,是军首长中岁数最大的。王其梅副政委受过酷刑,两个膝关节有伤,行军时腿肿的无法行走,只能用手抓着裤子,左右交替把腿搬着,一步一步往前挪动,迈出的每一步都非常艰难。高反,饥饿,寒冷,病痛,雪盲极度折磨着十八军将士,十八军将士就这样共同爬雪山,涉冰河,风餐露宿,用罕见意志挑战恶劣自然环境。

冷拉山是进藏路上翻越的第十座大山,海拔6000多米,大雪掩盖着下山的路,探路的战士向雪壑滑下去寻找下山的路,10多分钟过去没有鸣枪信号,战友们默默向着滑下去的方向致敬。换个地方探路战士再滑下去,还是没有鸣枪信号,战友们再次默默向着滑下去的方向致敬。静默中只有皑皑白雪覆盖的雪峰和风的呼哮,明知滑下去探路可能是牺牲,可探路的战士们却一个又一个滑下去寻找下山的路,1个多小时,6位探路战士牺牲在滑下探路的雪山中。部队用整整两天时间,翻越这座被十八军战士鲜血映红的冷拉山。

进军路如此的艰难,可军首长在走,和干部战士们同样爬雪山,涉冰河,十八军将士们共同承受着高反,缺氧,饥饿,疲劳,艰难的在高原跋涉。首长、干部把自己的马让给昏倒的战士,生病的战友,风萧萧,雪皑皑、路漫漫、渺无人烟的西进路,留下十八军将士创造出生命,生存和大部队超负荷行军的奇迹。

几万进藏大军,不仅面对极端特殊的自然环境,还要面对极度匮乏的后勤保障。纪录片中多位十八军老战士回忆,进军路上极度缺粮,饥饿伴随着将士们。可到吃饭时,干部,党员都借故离开,每一级干部都这样,哪怕是最后无粮可吃的“四眼糊糊”,一直坚持着吃饭顺序是病号先吃,老弱战士吃,战士吃,党员吃,干部吃,这是多么巨大的鼓舞力量。

杨齐康大哥讲述父亲52师154团杨军政委,在乐山十八军进藏誓师大会上振臂高呼口号,鼓舞战士们进军西藏的高昂斗志。18军进藏北路先遣部队154团,于1950年3月29日,在以吴忠师长为首的52师前指指挥下,从乐山出发,揭开向西藏进军的序幕。北路先遣队物资全靠人背马驮,冰天雪地行军,极度缺氧,可师首长,团首长身先士卒,和干部战士一起爬山,一起承受强烈高反,干部,党员起带头作用一直走在前。北路先遣部队用勇气,硬气走到西藏,并于50年10月6日抢渡金沙江参加昌都战役。51年10月26日154团代表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进入拉萨举行隆重的入城式。1952年7月6日,从乐山出发的154团,历时两年四个月,行程2500公里,终于走到西藏边陲重镇亚东,两年多高原负重行军打仗,忍饥挨饿,这需要多么坚定的信念和意志,这是让世人惊叹的进藏部队。重任在肩,一次次挑战极限,让杨军伯伯身患疾病,去世时才39岁,英年早逝,怎不让我们潸然泪下,心痛万分。

修筑康藏公路,是十八军将士的又一壮举。纪录片中播出沉封的历史影像(战胜怒江天险),再现当年筑路的艰难。没有水文地质资料,高寒缺氧,寒风刺骨,简陋的工具,铁锤、钢钎、铁镐、铁锹、雷管、引线、麻绳就是筑路全部工具。勇士们把粗绳一头系在山顶,另一头拴在自己腰上,悬空着身体用铁锤,钢钎打炮眼,脚下是奔腾咆哮的江水,头顶是不断地山石滚落,筑路勇士不断和雪山,激流,冻土、泥石流,塌方博弈。正在老虎嘴施工的战士们,当整个石崖塌陷进江水中,筑路英雄们就这样连人带工具瞬间被巨浪卷走吞没。山垂首,云呜咽,筑路英雄们用壮丽的青春,宝贵的生命,修筑完成彩虹般的康藏公路。路是有魂的,每个公里路基下都安葬着一位英雄,十八军将士贡献是史无前例的。

《老西藏》纪录片中多位十八军老战士回忆张国华军长,谭冠三政委以钢铁般的意志,率领十八军克服重重困难,进军西藏,解放西藏,保卫西藏,建设西藏的艰难岁月。几万十八军前辈,肩负共同的任务,心怀共同的信念,经历共同艰难,用罕见的耐力和意志,走到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实现了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的铮铮誓言。十八军,一个响亮永不磨灭的番号,十八军将士的丰功伟绩定会被永远铭记。

慕雅峰大哥讲述父亲慕生忠率十八军独立支队,从青海西宁出发,穿越青藏高原,同样经历高海拔,极度寒冷,缺氧饥饿,无路可走,牺牲了很多战友,独立支队的老战士,用笔记下牺牲战友的名字,烈士的牺牲和青藏线进军西藏的艰难,是独立支队老战士抹不去的记忆。翻越唐古拉山,风大雪大,鸟到山口都飞不起来。十八军独立支队艰难挺进,与极限决战,终于到达西藏那曲,完成从青藏线进军西藏任务。

慕生忠前辈接受新的任务,担任西藏运输总队政委,组建的运输队从青海运粮到西藏。运输队赶着骆驼,踏上征途,继续与高海拔,高寒缺氧,极度饥饿抗争。漫漫运粮路,队员们忍受饥饿,也不吃一口驮运粮,风寒的清晨,每天会有已冻僵牺牲的队员躺在骆驼旁,高高的驼峰间驮着满袋的粮食,牺牲的队员越来越多,驮运粮却没有任何人动用。运输总队的队员们是极限环境下,为完成任务无私奉献的英雄。

慕生忠前辈再次接受任务是修筑青藏公路,率领筑路大军进入高海拔地区,再次面对极寒,缺氧,没有地质资料的艰巨任务。慕生忠前辈在铁锹把上刻下几个大字:慕生忠之墓,表明如果牺牲了,铁锹就是墓碑,并豪壮表示,路修到哪,就把我埋在哪,头朝着拉萨方向。这句话成为整个筑路大军誓言,筑路大军抱着必胜的信心,一定把公路修到西藏。筑路大军用最简陋的工具,最坚强的意志,挖最冻的土,破最硬的石头,克服重重困难,在严酷条件下,与极限决战,创造奇迹,仅用7个月零4天,筑路成功青藏公路交通生命线。

先遗连付连长彭青云儿子彭巍,讲述独立骑兵师一支136位军人组成的进藏先遗连,高举一面"向西藏大进军"的红旗,从新疆于田县普鲁村出发,目标直抵西藏阿里。昆仑山高寒之地,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冬季温度零下40度以下。先遗连136位军人,预知生死,预知此去会一去不复返,却骑着战马,坚定踏上艰险之路。极寒之地,没有路,涉冰河,穿越终年积雪旷无人烟的荒原。翻越海拔6400米的昆仑山口,强烈高反,严寒,饥饿,劳累摧毁着战上们的身体,战士就在饥寒中无声无息牺牲了。每牺牲一个战士,付连长彭青云就在马鞭上刻下一个刀痕,记下牺牲的战友,最多时一天牺牲11位战友。漫漫长路是英雄之路,先遣连军人用坚定信念,用生命的坚韧,挑战身体的极限,走了近一个月,终于走到西藏阿里的扎麻芒堡驻扎待命。先遣连驻扎在海拔4517米扎麻芒堡荒漠草原,后方运输跟不上,此时先遣连军人每天两顿稀饭都无法保证,冬衣破了用麻袋缝上,鞋底烂了用野牛皮,野羊皮包上,风化的帐篷无法住,就挖地窝子住。当后续部队赶到时,从地窝子里出来的军人们,瘦骨嶙峋,衣不遮体,可九死一生的军人们依旧目光炯炯,意志坚定。

先遣连总指挥李狄三,艰难行军中一直要求共产党员走在前面,和战友们同爬冰卧雪,饥寒交迫的行进艰难路程。在扎麻芒堡驻扎后,在极严酷环境中,在最困难条件下,坚持带领先遣连做统战工作和游牧民群众工作,对促成西藏地方政府和中央人民政府和谈作出贡献。后续部队赶到时,李狄三总指挥已重病不起,生命的最后,把纪录先遣连一路走来的经历日记,交给后续部队安团长,还有一只金星钢笔请转儿子,一只狐狸尾巴请转年迈的母亲,这就是李狄三总指挥留下的全部遗产清单,一个真正的共党员永远留在了扎麻芒堡。

《老西藏》纪录片中跟着张国华军长,谭冠三政委进藏的十八军文工团员李俊琛女兵阿姨,讲述进军西藏边行军,边宣传的经历后,深情朗诵了一首她写的诗,诗中有一句:守卫过那里的军人,一生都有剪不断的情缘。

张国华军长率十八军进军西藏后,在西藏工作17年,不到58岁就病逝了,正是年富力强的年纪,让十八军前辈们深感痛心。小康姐回忆和父亲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全加上才只有三年,张国华将军始终牵挂的是经历那么多艰险解放的西藏,张国华将军英名永远留在了西藏。

谭冠三将军病重时,心心念念的是曾率领十八军进军的西藏,是曾保卫和建设的西藏。遗言是去世后把骨灰送到西藏,“让我化作肥料,最后为西藏人民做点贡献”。这位被西藏人民赞誉为雪山名将的十八军政委,安息在八一农场那棵亲手栽种的萍果树下,永远留在西藏的热土上,永远和西藏人民在一起。

慕生忠将军骨灰留在曾率领筑路大军,艰难修筑青藏公路的昆仑桥,西大滩,昆仑山口,永远安息在曾率部队战斗过的青藏高原上。

先遣连李狄三前辈永远留在坚守的扎麻芒堡,十八军进军西藏,筑路康藏公路牺牲的英烈,从青藏线进军西藏,筑路青藏公路牺牲的英烈,先遣连从新疆进军西藏牺牲的英烈,都留在曾战斗过的地方,英雄们已化作巍巍雪山,永远护卫着祖国的疆域,永远守护着西藏。

看着谭冠三政委带领十八军干部战士自力更生,开荒种地,带头抡起臂膀开荒挖地用过的十字镐。先遣连付连长彭清云马鞭上刻下的一道道刀痕,那是记录一位又一位牺牲的战友。前辈的遗物,记载着奉献和牺牲,看着前辈的遗物,我流下热泪,深深的感动。

小康姐讲述父亲张国华军长领受进军西藏任务后,以身作则,决定带女儿难难出征,没想到难难出征前因肺炎离去。患病的难难,病中没有听到父亲的呼唤,没有感受到父亲抱在怀里的温暖。肩负重任的张国华军长把失去爱女的痛强压在心里,难以割舍的情感深埋在心底,挑起解放西藏的重担,带领十八军开始进藏路的艰辛。直到小康姐妈妈弥留之际,不停呼唤难难时,小康姐才知道难难的离去,深藏在父母心里的痛有多深。

谭戎生大哥讲述父亲谭冠三政委,坚定带已有身孕的妻子随大军进藏,母亲李光明不顾身孕,明知进藏路有太多无法预知困难,却以红军名义,坚决申请进军西藏。进军西藏走到丁青,李光明阿姨因工作劳累,孩子流产夭折,失去了已起好“建藏”名字的孩子。谭冠三政委无法照顾李光明阿姨,失去孩子的痛也深压在心里,肩负重任,继续带领十八军西征。

听小康姐和戎生大哥讲述时,我不停流泪,因我的父母也有同样经历。我大约在八一校上三年级时,爸爸在西藏,妈妈已离职决定去西藏陪伴爸爸,妈妈在招待所等车进藏时,我才知道我还有一个小妹妹在上保育院。模糊记忆中见过小妹妹的照片,小妹妹名字好听,让我一下记住再也没忘记。就在那时,小妹妹患肺炎在军区总医院住院,爸爸因工作繁忙无法回到成都看望和照顾小妹妹,没想到却是永别。不到3岁病中的小妹妹,那么小小弱弱的小妹妹,直到离去都没有等到爸爸。一直到我们长大,当兵从部队回来,后来父母岁数大了,相继生病去世,父母从没给我们说起小妹妹,家里也没有看到小妹妹的照片和任何物品,我们也从不敢问小妹妹的事。我不知道高大魁梧如山的爸爸,几十年来是怎么把痛彻心扉的深痛压在心里只字不提,也不知妈妈怎么独自一人面对小女儿病重离世的,那无边的痛压垮了妈妈,从那以后妈妈一直身体非常不好,这是父母一生都挥之不去的痛。

我曾以为失去小妹妹这是我家的不幸。2014年当我获有小康姐签字留念的《雪域长歌》时,才第一次知道张国华军长率军进藏前痛失爱女,却继续坚定带领十八军进军西藏。在《雪域老兵吧》平台,我读到十八军前辈,著名军旅诗人,作家杨星火老师纪实文,才知星火老师也曾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小雪虹,星火老师在生下雪虹刚满月,就返回拉萨参加平叛。在对印反击战中,作为战地记者英勇无畏冲到前线采访,发稿宣传反击战中的英雄事迹。可从前线回到拉萨的星火老师,得到的却是3岁女儿在成都保育院因意外离去的不幸消息。3岁的小雪虹已会叫爸爸妈妈,星火老师还没听过小女儿喊妈妈的声音,女儿离去时没看到爸爸妈妈,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这对星火老师是多么沉重的打击。可我们的星火老师忍受失去女儿的悲伤和痛苦,无怨无悔在西藏继续工作,在西藏坚守20多年。在十八军军人中,还有这样痛失去孩子的父母,还有难难、雪虹,我的小妹妹这样病痛离世都没有看到父母的孩子,还有建藏这样还没出生就留在高原上的小小孩子。观看《老西藏》记录片,我才真正知道十八军进藏,最先做出牺牲的是十八军军长张国华和政委谭冠三,是整个一代进藏大军的奉献和牺牲。“轻轻的叫您一声老西藏,您来了就把根留在了西藏,献了青春献子孙。您来了就把心留在了西藏,献出忠诚献生命……”。四集片尾曲(老西藏),触动着心弦,颂唱给所有的老西藏前辈。

感激《雪域老兵吧》平台,推出我这个普通的第二代西藏军人,写下父亲《最后一个军礼》,这是我对父亲无比敬意和无尽思念纪念文。一个患重度阿尔兹海默症,完全失去记忆和生活能力的老军人,在佩戴上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章时,颤微徽举起右手,敬了一生中最后一个军礼。父亲军魂已融入血液,沁入骨髓的最后一个军礼,不仅感动着我们三姐妹,也感动了更多的人。

感激西藏卫视拍摄的《老西藏》,纪录了前辈进军西藏的艰难付出和牺牲,那些珍贵的资料,纪录的是一段难以忘怀的岁月,是英雄赞歌。纪录片中拍摄和介绍我父亲最后一个军礼,让更多人能了解一个十八军老战土对党对祖国的忠诚,对军队的挚爱,这也是许许多多老前辈烙在骨子里的印记。父亲42年军旅生涯中,有21年在西藏工作,西藏的山山水水留下了父亲的足迹,留下他工作的身影,也把他最后一个军礼,留在了他曾战斗过的西藏。

我一遍一遍观看“雪域老平吧”平台转载的西藏卫视特别节目《老西藏》,每一次的观看都是心灵的震动,都会热泪盈眶,前辈进军西藏的艰辛憾天动地。一位位长眠于此的英灵,一座座坟莹执着守护雪域。十八军军人雕像,十八军进军西藏纪念碑,西部军人雕像,先遣连纪念馆,这些不朽的丰碑,都是前辈血肉之躯砌成。雪域长歌是英雄前辈的颂歌,旋律中每一个音符,每一个小节,都是前辈用生命,热血,青春谱写,雪域长歌穿越时空,永远在高原唱响。

岁岁清明今又清明,清明缅怀前辈,致敬英烈。我眼含热泪,心怀深深的崇敬,向进军西藏,解放西藏,保卫西藏,建设西藏牺牲的英烈,致敬!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钟建新:1969年12月拉萨入伍,曾在扎木大站,西藏军区第四野战医院服役。退役后,考入四川行政财贸管理干部学院财会专业学习,从事财会工作,一直居住在成都。

作者:钟建新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