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云网盘下载 影视资讯 豆瓣9.4分,他永远改变了我们的观影世界

豆瓣9.4分,他永远改变了我们的观影世界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5wgDnPbl53GbrwOHxZEE5Qbi

近日,一位世界级电影大师大卫·波德维尔辞世,享年76岁。

回顾波德维尔的学术生涯,他在电影叙事、电影结构、导演风格以及电影技术等方面都发表了独到的见解,获得了极高的学术成就。

今天小北想与大家聊聊波德维尔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世界电影史》。

这本书是波德维尔和妻子克里斯汀·汤普森合著的作品,豆瓣评分高达9.4分,网友指其为“脉络清晰,通俗易懂,知识量丰富”、“每个电影爱好者都应该常备一本”的教科书。戴锦华老师评价它:“虽说以论入史是近年来的潮流,但以知名理论家的身份撰写电影通史巨著,波德维尔尚是第一人。此史因之卓尔不群。”

波德维尔喜欢做一些“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作为一名成就斐然的电影理论大师,他用大量时间精力撰写大部头的电影入门书籍。

这些书对他在学界地位的进一步提升作用有限,但对广大普通读者来说却意义非凡。正因读了这些著作,许多人将他视为自己电影之路的启蒙老师。

李安非常喜爱波德维尔:大卫·波德维尔我是很熟的,他写的书,去读,没错!

《世界电影史》用近一千多页的体量,将电影技术、流派、人物等综合为史,展现出波德维尔和汤普森的广博视野和知识量。

许多人认为,电影不过是一种“找乐子”的方式,没有多少学习的价值。然而,从摄影到电影、从电视到长短视频,影像以其特有的力量,在自身诞生后的整个历史中,全方位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透过电影,我们究竟能看到什么?《世界电影史》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种用电影理解世界的思路和方法论。

电影,远比想象得更重要

选择完成这样一本详尽的电影史,与波德维尔与汤普森的电影观有关。

回顾今年的春节档,电影带来的余韵仍未消散。从“贾玲瘦了100斤”,到“那些隐藏在‘第二十条’背后的真实案件”,近期的热门话题始终围绕电影展开。

电影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着装、说话或者处事的方式,让观众产生感性体验,带来新的看法。强调电影、特别是“老电影”这种对现实或心灵的力量,是波德维尔与汤普森写这本书的重要动因。

电影《热辣滚烫》剧照

为什么老电影很重要?其一,老电影提供了与我们观看当代电影所获得的同样的洞见。一些老电影提供了非常强烈的艺术体验,展示了其它时代和地域中的那些穿透人心的人类生存景象。

1948年由德·西卡执导的意大利电影《偷自行车的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流派如其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二战的面貌和现实社会的问题。

《偷自行车的人》讲述了一位工人用掉几乎家中所有的钱换来了一辆自行车,期待用这两自行车获得工作,但自行车却被偷走。他求助了警察局、教堂、工会等所有他能求助的机构,却没有人能帮他找回自行车。最后,他将手伸向了别人的自行车却被抓住,丧失了谋生的可能与所有尊严。

《偷自行车的人》剧照

这部电影展现了一个人生活的完整90分钟,没有时间与空间的跳跃。演员多是非专业人士,摄影放弃了摄影棚,将镜头被扛上街头采用了实景。现实主义的电影形式和主题,让观众看到了二战后普通人的苦楚。

其二,老电影反应的问题,我们在当下也许依然要解决和面对,往昔的影响其实一直存在着。

《哀乐中年》是一部上映于1949年的喜剧片。电影以一对“老少恋”作为主线,牵扯出中国人的生死观、人情面子、就业难等问题,在现在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其三,有一些老电影它们是全然陌生的,但正以开创性的独到想法抗拒着与我们当前思维习惯的同化。它们迫使我们承认,电影可以完全不同于我们所习惯的那个样子,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视野,去容纳被另外一些人认为理所当然却令我们惊异的电影样式。

可以拿日本新浪潮电影来证明这一点,《世界电影史》如此评价这一电影运动:“没有电影曾经如此猛烈地批评日本社会,揭示这个平静、繁荣国家形象背后的压迫与冲突。偷盗、谋杀与强暴在电影中随处可见,导演们有意表现男女主人公的粗俗行为,并且常常运用政治术语进行批判。”电影与现实,就这样交织在一起。

图为电影《日本的夜与雾》剧照,本片是日本新浪潮导演大岛渚的代表作,部分讲述了日本1960年代的反对重订美日安保条约的示威运动。

可以说,电影可以塑造我们的“世界观”,电影史则展现了这种塑造的全貌。

囊括电影动脉主流

作为一本历史书,选择历史叙事方式是《世界电影史》的必要工作,它决定了读者将如何组织电影诞生后的百年。

在电影史学界其实存在公认的历史解释类型,它们分别是传记史、工业或经济史、美学史、技术史和社会/文化/政治史。

这样解释固有其好处,它揭示了并非只有唯一的电影史,而是有许多可能的历史,每一种历史都具有不同的视角。

但是,这一分类一旦被严格执行,就会成为研究的钳制。历史可能提出的问题,并不能完美地落入一个小格子中。比如电影的美学问题可能牵扯作者的成长经历、制作影片时所使用的技术手段等。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的代表作《四百击》,讲述了一个男孩变成小偷并离家出走的细腻故事,具有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自传性质。

因此,《世界电影史》试图用一种综合的方式组织历史,引出那些有趣的跨界问题。

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世界电影史》按电影发展顺序的通史作为总体框架,全书分为以下六部分:

早期电影

无声电影后期:1919-1929

有声电影的发展:1926-1945

战后时期:1945-1960年代

1960年代以来的当代电影

电子媒体时代的电影

这种分期思路不仅是从时间出发的考量,还融入了电影技术和社会文化的维度。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再到现在的电子媒体时代,点明了电影技术带来的电影革命。二战也是作者强调的时间节点,可见此时的社会巨变与电影发展发生了相互作用。

以现在的视角看,无声电影过渡到有声电影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在当时,这掀起了一场关于电影本体论的讨论。声音的来临在一部分电影制作者那里引发的普遍抵抗,导致某些历史学家认为声音的进入是电影风格史上的一次重要断裂,一些电影批评家和导演担心戏剧的大量对话场景将会摧毁无声时期灵活的摄影机运动以及剪辑技巧。

图为电影《神女》剧照。

默片时代,重要台词被给予一个镜头并以文字呈现。《神女》被国际影坛誉为中国电影黄金年代的最佳默片之一。

在依时间推进的同时,以电影流派为锚点,分析每一流派中的重要影片和人物,同时穿插电影工业和技术在电影演进中的作用,点出社会环境对电影发展的影响,可以说做到了面面俱到。

除了介绍最主流的电影史脉络外,波德维尔和汤普森也在挖掘那些不为人所知但依然非常有价值的影片。第三世界影片、纪录片和实验电影这些影片,其实同样意义非凡。

战后发展中国家尽管面临着政治和经济危机,但在影坛中扮演的角色却十分重要。他们拥有20多亿的庞大的观众群体,1980年代末,发展中国家大约制作了长篇的一半。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电影制作者表达着有关民族历史、社会生活和个人行为的本土观念,电影展示着某种区域性、跨民族的身份。

例如,在1980年代,拉美地区就掀起过女性主义电影的热潮。巴西的女性制作群体制作了《街上的女人》;墨西哥电影集体“女性电影团体”也制作了一些妇女运动的作品;阿根廷、古巴、委内瑞拉等地区的主流女性导演也已经出现,芬娜·托雷斯执导的《奥莉安娜》获得了戛纳电影界的金摄影机奖。

电影《奥莉安娜》海报,这部电影借鉴了艺术电影的惯例,传达了一个女人半幻想的童年回忆。

描画细微处的历史褶皱

《世界电影史》在做好基本内容的同时,还做到了于微观层面仍不惧细究。它能用非常精准的语言描述电影史的细节,拒绝事实的罗列,像讲故事般娓娓道来。

拿国人熟悉的香港电影和台湾电影为例。波德维尔对香港和台湾电影非常喜爱,曾出版过《香港电影的秘密艺术》等相关书籍,可以说是一位真正懂华语影片的理论家。在《世界电影史》中二战后电影史的部分,就重点分析了中国电影。

《世界电影史》擅长用“文字”描述“图像”,它形容香港新浪潮的作品“严肃节制”;许鞍华的电影多是战后亚洲历史的“阴郁”剧情;《英雄本色》中的黑帮分子“敏感而浪漫”;侯孝贤的《海上花》“让两性诡计和饮酒游戏仿如催眠”……传递影片感受的准确语言,激发了观众继续了解一部电影的好奇。

电影《海上花》剧照

这本书分析王家卫的一部分格外精彩。它指出了王家卫电影有形式上的撕裂性。虽然诞生在90年代,但王家卫完全没有受到1980年代“步调狂乱、超暴力”的香港电影的影响,而是偏爱缓慢慵懒的场景和沉思性的影像。

他会利用商业电影的元素,例如大明星、流行乐原声、浪漫情景、暴力冲突等。与其他导演手握同样资源时会想拍出一部卖座香港主流电影不同,王家卫不采用这样的制作流程和套路,他喜欢即兴创作,使用手持摄影机,随心所欲地以一种抒情风格赋予电影诗意。

他概括王家卫这样做的后果:一部概略、离题、有时自我沉溺,但往往令人振奋的电影。情节线分裂出去,又意外地收敛回来。

电影《重庆森林》剧照

《重庆森林》的故事开始于一对情侣,接下来又讲述了另一对,再没回到第一对,却邀请我们去对比他们对时间和爱的态度。《东邪西毒》讲述了几个侠客缅怀他们已经失去的女人。王家卫的纯真人物渴望浪漫,所有人都感应着生命的短暂。通过柔细的剧情和生动的画面,王家卫似乎在追求一种纯粹、瞬间狂喜的电影。

via电影《东邪西毒》

此外,《世界电影史》还注意到一些被其它电影史忽视的细节。例如在电影文化走向全球的过程中,盗版席卷了整个世界,从录像带、到VCD和DVD,再到现在互联网上的免费电影,盗版占据着电影观看的半壁江山,有位香港电影制作人指出,“盗版是最好的发行系统”。

亦或粉丝亚文化。电影类型的日益多样化,让更多细分领域的电影粉丝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搜索“孟度”(Mondo)电影,这些电影多挑战传统观念,能够发现、爱上这些小众电影,让它们的粉丝感到自豪。

作者还将粉丝社群描述为一种“参与文化”,因为粉丝经常要对他们所喜爱的媒介文本进行再加工。例如剪辑电影场景、把“最佳时刻”汇总起来、或者是传播关于他们的新故事。放眼当下,b站上的鬼畜、拉郎、cut集锦就是这种文化的表现。

所谓“拉郎”,来源自民间俗语“拉郎配”,指粉丝把两个原本没有关系的人物拉在一起组成CP。林黛玉是拉郎的热门主角之一。

《世界电影史》力图在提纲挈领呈现百余年世界电影脉动的主流的同时,于精微处描画重要历史情景和丰富褶皱。作者认为,电影史是一种生产性的、自我更新的行动,而非“所有先在知识”的浓缩版。“在某种意义上,我们是把我们的发现铸造为一种新的形式……我们相信,这本书为电影历史的塑造提供了一个相当新颖的版本。”

分享世界电影史上你最喜欢的电影

2位优秀留言读者将获赠此书

世界电影史

作者: [美]大卫·波德维尔 / 克里斯汀·汤普森

范倍 译

京东5折活动进行中,¥99即可拥有

-End-

观点资料参考:《世界电影史》(第二版)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在这里真正看懂电影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