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云网盘下载 影视资讯 《大明王朝1566》:海瑞痛骂赵贞吉,我骂你是为了你好!

《大明王朝1566》:海瑞痛骂赵贞吉,我骂你是为了你好!

百度云链接:https://pan.baidu.com/s/MnOOjwJIpwpZJc4BbkA0hzDn

在《大明王朝1566》中,海瑞的朋友不多、对头不少。作为大明朝的头号辩手,海怼怼一旦开腔,杀伤力堪比开枪,必定是不分场合、不近人情、不留情面。

在海瑞的一众对头之中,赵贞吉是出镜率颇高的一位。他善于逢迎上司、长于揣摩圣意,是官场最常见的老混子。当海怼怼遭遇不粘锅,经典场面、高光时刻必然不会缺席。

在海瑞死谏事件之后,感觉丢了面子、失了尊严的嘉靖决定为自己挽尊。因此,他派出了内阁、刑部、大理寺、都察院组成了全明星阵容一同审讯定罪、攻克海瑞。

内阁四大阁员、三法司正副堂官,十位高级领导干部共同审问海瑞,这牌面不是一般的大。

按照常理,十位顶级大佬、一个小小主事,这悬殊的力量对比,注定是优势在我的顺风局。但是,徐阶、高拱们清楚海瑞的战斗力,所以大家充分发扬谦虚谨慎的传统美德,一番你推我让、你请我辞的操作后,主审的重任落在了赵贞吉的肩上。

毕竟,嘉靖有过最高指示,“让英雄去查英雄,让好汉去查好汉”。

审问海瑞,赵贞吉当仁不让——现场所有大佬达成了共识,但有一个人却死活不肯同意,他就是——海瑞。

作为行走的法条哥,海瑞张口朝廷制度、闭口大明律例,总能找到突破口。这一次,对于赵贞吉的主审资格,海瑞搬出了大明律,要求不粘锅同志回避。

按照海瑞的说法,两人之间有过节,赵贞吉对自己始终抱有成见。如此一来,必然不能公平、公正审理案件。因此,海瑞立场鲜明、态度坚决地要求赵贞吉撤出审讯组。

对于海瑞的这番说辞,赵贞吉自是不会认可。毕竟,这关系到个人的声誉问题。

只是,海刚峰人如其名,能正面开刚就不会旁敲侧击。于是,他当众讲起了陈年旧事。

嘉靖四十年,卑职在浙江任淳安知县,赵大人任浙江巡抚。那一年,卑职所管的淳安遭了大灭,全县被淹。五月,江南织造局奉旨发放了赈灾粮。九月,赵大人为了一己之政绩,要在当年完成五十万匹丝绸,竟不顾灾民生计,要百姓催还奉旨的赈粮,还要以半价逼买百姓生丝,卑职抗了赵大人的命,赵大人上疏参劾卑职。那时候,他曾经说过卑职是为邀直名、收买人心。今天在大堂,卑职又听到了赵大人同样的言辞,这便是卑职所说的成见过节,也是卑职给皇上的奏疏里所提到的臣职不明。赵大人,你就是我在奏疏里要参的大臣之一。

海瑞这一番说辞,一字一句、有理有据,历数赵贞吉桩桩件件的丑陋行径,当众戳穿了赵贞吉“苦一苦百姓、骂名我来担”的谎言。

海瑞的火力输出太过强大,赵贞吉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气急败坏的他要对海瑞动刑,却被高拱拦了下来。

看到赵贞吉还在负隅顽抗、不愿投降,海瑞就瞄准赵贞吉的痛点,继续一通狂喷。

既食君禄,便有臣职。大明朝这些年来,年年国库亏空,皇上一意玄修,大兴土木,各级官员面为顺谀、趁机搜刮。这大殿的一根栋梁,从云南、从贵州深山运到北京,耗费官帑竟达五万两之巨,沿途死伤人命不下百余民工。老大人,你管着户部,几时曾算过,一根梁木从云贵运来,有多少县州府衙从中贪墨了国库的银两,有多少人死于非命。你身为户部尚书,臣职不亏吗?

在海瑞的二次伤害之后,赵贞吉彻底懵逼了。形势逆转得太快,这一瞬间,他尴尬地像个雕塑。这简直是灵魂附体、角色互换,堂下何人在审本官?

又一次,海瑞反客为主,取得了辩论大赛的胜利。经过这次公开处刑,赵贞吉的脸丢尽了。但是,我说这是海瑞在变相地保赵贞吉,你可千万不要意外。

事实上,海瑞与赵贞吉却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他之所以在众人面前曝赵贞吉的丑、揭赵贞吉的短,完全是为了保护赵贞吉,以免自己的老上司受到牵连。

海瑞死谏之后,陈洪曾对裕王说过这样一段话:

奴婢为什么怂恿皇上派那个赵贞吉去审海瑞。赵贞吉是徐阁老的学生,徐阁老又是王爷的师傅,那个海瑞偏又是赵贞吉的属下,赵贞吉不卸去嫌疑,所有人便都有嫌疑。

在海瑞上疏之后,嘉靖为什么下意识地认为,这是一场“上下一心、内外勾结”的逼宫事件呢?因为,海瑞——赵贞吉——徐阶——裕王,这条人物链如同一字长蛇阵一般,人物关系、背后逻辑太过清晰了。

从旁人的角度看来,海瑞是赵贞吉的下属,赵的恩师是徐阶,徐的背后是裕王。所以,海瑞的尽头是裕王。

斩断这条人物链的关键恰恰是赵贞吉。只要将海瑞与赵贞吉进行切割,这条人物链自然就不存在。

这其中的玄机,陈洪看得清楚,海瑞看得更清楚。在上疏之前,海瑞与李时珍之间曾有过一次长谈。在论及上疏前的注意事项时,李时珍曾这样说过:

我和裕王相交多年,深知他是个本性仁厚、敬贤爱民之人,大明朝若想一改前非、君臣共治,只有裕王能够做得到。上这道疏,皇上必然会猜忌,你背后有人指使。你当初是裕王举荐的人,倘若皇上猜忌到裕王,便坏了根本大事!

君臣共治、以民为本——这是海瑞振臂一呼、冒死直谏的根本目的。在目标导向的前提下,上疏不牵连裕王是他的既定策略。

如何能够将裕王摘得干净、洗脱嫌疑,是海瑞上疏之前就深思熟虑过的问题。

无巧不成书。在海瑞上疏之后,赵贞吉挺身而出。最终,阴差阳错之下,不粘锅成了海瑞案的主审。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面对着天降的良机,海瑞就顺势而为、借题发挥,用回避的名义,对着赵贞吉就是一通臭骂,既划清了界限,也保全了裕王。

在这场辩论赛的最后,海瑞是这样做总结陈词的:

赵大人,昨天晚上你审问过我,今天在这里又这般审我,你的心思、卑职明白,不就是因为我是户部主事、你是户部尚书,你担心皇上怀疑你是我的背后主使。现在,我就可以坦言相告,你赵大人,绝对不会主使我上这道疏,任何人都不会主使我上这道疏。我海瑞上这道疏,只为了两条,一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二是我大明的天下苍生。

至此,赵贞吉总算松了一口气,彻底洗脱了嫌疑。海瑞在保全裕王的同时,也揭开了赵贞吉面具下那张丑陋的嘴脸。

赵贞吉,人洗白了,脸丢尽了。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返回顶部